首页 > 旅游日报 > 热点 > 正文

行业深读 | 三年业务增长近100倍,这家基层医疗机构做对了什么?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2023-08-04 19:56:22
人物名片

宋利英,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社区工作部副主任,河南省医院协会医养结合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科普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社区慢病管理分会委员,郑州市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二七区人大代表,郑州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9年之前,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福华街中心”)的门诊量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一年的住院量也仅20余人。

2022年,福华街中心日门诊量增至300+,年住院量也几乎呈百倍增长,高达1700+。


(资料图)

它不仅有着全市名列前茅的业务体量,一系列荣誉也在证明自己的成长:

"国家研发计划智慧医养结合推广示范基地" 、"国家研发计划智慧医养结合人才示范基地" 、"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国家级"敬老文明号"、郑州市级"敬老文明号"、 "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2021年度郑州市医养结合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2021年度郑州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第十七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可以说,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它是如何华丽转身的?

“医养结合”模式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这一次,我们采访到了中心负责人宋利英主任。

“豪华”配置,是为了造福更多基层百姓

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原713职工医院,2019年因改革脱离后,由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五附院)全面接管。郑大五附院强大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团队下沉社区,为福华街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福华街中心也由此开始了逆袭之路。

如今,福华街中心有近120名工作人员,其中医学博士2人,医学硕士8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拥有设备70余台,大型设备有:CT、彩超、DR、心电监护中央控制系统、呼吸机、麻醉机、自动除颤仪等;科室设置上,不仅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计划免疫科、儿童保健科、围产保健科等常规科室,还有康复科、口腔科、皮肤科等专科门诊。

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福华街中心的配置,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都可谓“豪华”。

功能上,除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全面升级,医养结合的融入成为福华街中心的亮点,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国家研发计划智慧医养结合推广示范基地" 、"国家研发计划智慧医养结合人才示范基地" "2021年度郑州市医养结合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第十七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创新发展典型案例等荣誉。

“社区中心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我们一直说,要带着情感去做社区医疗,只为了造福更多的百姓。”在谈起福华街中心的建设时,宋主任真诚说道。

医疗是保障

“什么样的老人最需要医养结合?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人。这类老人一般都有慢性病,往往对医疗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要想做好医养结合,首先要‘强医疗’。医生能看病,护工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机构要完善医养体系和管理框架。”宋利英在分享经验时强调道,医养结合要做好,一定要“医”字打前。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将自身的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下沉、向家庭延伸。家庭医生团队负责签约,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医院定期派出专家到社区坐诊、查房、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社区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老人健康综合评估、老年护理需求评估等。此外,落实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为社区居民开设“绿色通道”,免费转诊到三甲医院,同时落实门诊统筹,给居民更多的实惠。

宋利英表示,如果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低,那么分级诊疗自然也不好实施。但如果社区诊疗水平提高了,费用低,报销比例又高,就能把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

护理是基础

在介绍福华街中心的护理工作时,宋主任反复强调,一定要“规范”,要有完善的质控管理体系,更需要人员和团队的支撑。

护理人员定期要给老人进行洗澡、翻身、剪指甲等基本护理,医生和护士每天两次查房,定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变化,严重者会马上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郑大五附院。

郑大五附院统筹“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的规划布局、资源整合,带动社会资本共同运营。

其中,养老机构提供机构养老服务,与家庭医生及街道网格长相结合,解决城市中心圈人口密集、老年人居家环境健康保障与生活照护难题。

福华街中心“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上线,让居家养老更加方便。只需要拨打电话或公众号预约,就可以享受上门静脉采血、留置(更换)胃管、留置(更换)尿管、压疮护理、伤口换药、造口护理、灌肠、新生儿黄疸测定、产后积乳疏通、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膀胱障碍康复护理等服务。

医、养、社、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让原先需要“举全家之力”、“兴师动众”的“麻烦事”、“操心事”,现在只需手机网络下单即可轻轻松松、完美搞定!

康复是支撑

年过七旬的陈老先生由于一次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瘫痪、吞咽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大小便失禁等多种功能障碍,出院后吃饭、穿衣、大小便等活动都需要子女照顾,这样的变化对于陈老先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福华街中心康复科接诊陈老先生后,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经过数个疗程的综合康复治疗后,陈老先生已经可以自主完成短距离室内步行、床上翻身及坐起、认知功能改善等活动。

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是郑州市典型的老城区,福华街社区居民6万余人,60岁以上的老人近两万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是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致力于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在“优质服务基层行”的五年中,福华街中心康复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硬件软件的齐全、再到规范化的管理,目前已有了质的飞跃。

郑大五附院康复医学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颈肩腰腿疼康复、骨折术后康复、产后康复等,和陈老先生一样通过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的患者还有很多。

“我们社区的康复团队、器材都是十分优质的,规章制度、流程等全部标准化。一切都是为了给社区有康复治疗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安全、有温度、有疗效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让其在患病后的日子里依然可以优雅、有尊严的生活。”宋主任说。

掌门人金句

1.要带着情感去做社区医疗。

2.要想做好医养结合,首先要‘强医疗’。医生能看病,护理人员具备基本技能,机构要完善医养体系和管理框架。

3.专业、安全、有温度、有疗效的康复治疗,让患者在患病后依然可以优雅、有尊严地生活。

标签:

编辑:
逛厂寻匠:新技旧章梦生长 百龙总裁孙寅贵:风浪中成就
北京燕翔谭阁美饭店推出冬季 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报告(20
"冰雪之冠"亮相北京 黑龙江 TripAdvisor(猫途鹰)发布
华侨城挂牌新三板:借力资本 乐视杀入酒店生活服务O2O:

热点

人物名片宋利英,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社区工作部副主任,河南省医院协

详细>>

湖北幸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成功获得知名投资机构凱撒基金的战略

详细>>

你们好,最近小活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酚酞溶液配比,酚酞溶液怎么

详细>>

茶花股份(603615 SH)发布2023年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司上半年主要产

详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杭州西湖婉约的湖山中,一

详细>>

为拓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综合能源业务,大力推动转型发

详细>>

最近更新